现场质量管理需要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班组长、员工共同完成,因此决定各类人员在现场质量管理中不同的职责和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作用和职责
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现场质量管理主要责任者,在生产现场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活动承担相关的策划、实施和组织活动,并提供管理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具体职责体现为以下几点:
1、对现场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进行策划并制定实施细则;
2、指定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或工序;
3、明确各过程或工序的要求,提供工艺文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4、对各过程进行相应的工艺执行情况检查,确保操作按规定文件执行;
5、分析过程或工序能力;
6、组织和指导质量改进活动;
7、提供现场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和必要培训等;
8、负责向上级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传达现场的重要信息。
二、班组长的作用和职责
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组织、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质量体系建立与有效运行的基础,而班组长是生产现场质量管理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的主要作用是:
1、领导和团结组员向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目标进军,分析需要,分别确定班组各成员、各岗位的进取目标并督促实施;
2、组织质量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质量意识存在着波动性,要不断强化学习、掌握产品质量形成的客观规律,影响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的因素,借助技术力量和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质量意识,提高质量控制能力,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3、加强基本功训练,认真落实“三按”生产和“三分析”活动。在生产现场,班组长应经常提醒、监督各岗位人员严格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进行生产,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三按”的贯彻执行情况。表彰先进,批评违章,及时纠正操作自由化现象,出现质量问题,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质量问题危险性,生产质量问题的原因和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总结经验,有效地防止问题的重复发生,组织学习有关专业技术知识,开展操作竞赛,学习观摩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操作业务能力;
4、不断寻找问题点,不断追求完美,不断组织质量改进,稳定现场质量控制,从而达到“高标准严要求”的目标。管理车间经营目标、质量目标,缩短与先进班组的操作水平差距,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5、开展“5S”活动,给组员创造一个相对整洁、舒适、文明、安全的工作环境;
6、落实好质量控制点,督促操作工严格贯彻《作业指导书》、《设备点检表》、技术文件相关规定,做好质量记录和统计分析图表,及时分析主导过程和工序的波动情况及相应整改措施,保证关键控制点的规定要求;
7、组织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
8、落实质量责任制,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班组长要团结全组员工落实质量责任制,开展组内质量评比活动,激发员工提高质量的积极性,实现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自主保证,最终更好地完成班组任务。
三、生产工人在现场质量管理中作用和职责
现场操作工应坚持“质量第一”,认真执行本岗位的质量职责,以预防为主,自我控制和不断改进的思想和方法,争取最大限度的提高,使下道工序终端顾客满意。这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熟悉产品标准和规范
认真学习图纸和内控标准、工艺,正确理解,掌握每一项要求,从而达到各种工序要求;
2、操作前做好作业准备
按照图纸标准和工艺要求核对各原料半成品,调整规定的设备,工装夹具、计量器具等加工设施,使之处于完好状态;
3、分析研究工序能力
通过分析、预防和消除异常因素,使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对关键部位或重要质量特性值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4、提高岗位职责的要求,不断学习专业操作技能,学习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不断胜任岗位工作的责任;
5、严格按规范进行作业控制
生产工人做到“三按”生产,做到“三自一控”,既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进行操作生产,对自己加工后的产品进行自检,自己区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自己标上加工者、加工日期、加工号等标记,控制自检的正确率,即是“三自一控”;
6、搞好设备、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工作;
7、坚持文明生产5S管理:
不定期进行整理、整顿、清扫和定置管理,保持良好的生产、生活、工作环境,达到控制区域的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专业要求;
8、按规定做好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做到及时、正确、清晰、保证完好,并对质量记录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发现寻找质量控制中的问题与缺陷,进行自我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9、抓好不合格品的控制
严格将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并作相应记录,以免不合格充合格品处理;
10、积极参与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不断开展现场质量改进活动
每位员工应树立不断进取的思想,永不满足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努力去寻找发现本岗位的不稳定、不充分、不合理的现象和问题,指定新的进取目标,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特长和专业技能,提高现场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