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比较干燥的时期,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秋燥”是一种季节性的病。秋季虽然气候变得凉爽,但是随之空气中的水分散发速度也变快,变得干燥起来。因此在这个季节人们通常会不同程度地感觉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甚至出现口干舌燥、干咳少痰、咽喉肿痛、疲乏无力以及大便干结的症状,连带着人的情绪也会变得烦躁不安。
三大人群须警惕
秋季环境干燥、容易损耗人体津液,给人体带来不适。儿童、女性和老年人尤其需要警惕。吴艳华主任提醒,儿童由于脏器娇弱,机体免疫力低下,气管黏膜、鼻粘膜和皮肤都非常纤薄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引发过敏和气管炎等疾病;女性因为生理以及孕期等原因,易使体内津液不足,阴阳失调,特别需要滋阴养颜、润肺养气;老人本身机体处于衰退的状态、内脏器官机能也下降,对于外界的气温变化反应缓慢,容易诱发支气管疾病和其他疾病。
“润燥”要润肺,解口渴更解体渴
既然身体干燥缺水,就得想办法给身体加水解渴。但是单纯喝水解得了口渴也解不了体渴。吴艳华主任说:秋季解体渴,关键在“润燥”。而按照中医的五行与五脏的对应理论:秋季干燥,五行属金,人体所对应主管的内脏为“肺”,因此秋天“润燥”关键就是要养肺、“润肺”,同时再辅以其它方面的保健措施。
饮食方面:
1、多喝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体内的润滑剂。秋季人体每日水的摄入量要比其他季节多500毫升以上,才能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但是要注意少量多次。吴艳华主任提醒,秋季水的摄入量要达到2000毫升,以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
2、在食物的选择上要少辛多酸,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煎炸食品,以免刺激肠胃。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但是作为调味料少量摄入问题并不大。应该选择多食用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蜂蜜、和莲藕应为首选。蜂蜜性味甘、平,能补中润燥、滋阴美容,降压通便;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凉血、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功效。其余如杏仁、银耳、豆腐等都是秋季“润燥”通便的佳品。
3、多吃水果和蔬菜生性寒凉,而且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以及水分,有润燥生津、清热润肠的作用。应多食用梨、葡萄、苹果、石榴等酸性水果。
4、此外,中医讲究“秋冬养阴”,因此秋季是很好的“养阴生津”、进补的时机。可以经常吃些山药、鸡汤、羊肉、兔肉等来补肾强筋、滋阴补阳。
秋季养生有诀窍
1、宜早睡早起:秋季,天气转凉,风声劲急,地气清爽,人们宜早睡早起,使心境安逸安静.神气收敛,避免肺气受操邪的损害,保持肺的清爽功能。
2、宜秋冻:秋季日夜温差较大,早晚气温较低,健康人不可倾添厚衣,宜稍穿薄衣,稍带寒冷,民间有“春捂秋冻”即是此意。适当地“秋冻”,有利于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秋季养生有诀窍防“秋燥”常识大攻略
3、宜宁志:秋景凋零肃杀,易引起伤感优郁的情绪,而致情志疾病。因此,要注愈保持心悄宁静。在秋高气爽时,不妨外出旅游,登高望远,陶冶情操,增进健康。
4、调饮食:秋季的饮食宜清润、平补,避免老姜、生葱、生蒜、胡椒、花椒、芥末等辛辣香燥之品及熏烤、肥腻之食,要多吃些润肺生津、养困清澡的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的断鲜蔬菜和水果,保待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