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亲,早就想写些什么,可每次投笔于纸,满腔的感叹不禁使自己不知从何写起,大丈夫顶天立地,我的父亲是典型的硬汉形象,在我的心里,他就好像是一座巍峨挺拔的高山。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五个年头,父亲和母亲便走在了一起,在共和国开天辟地的岁月里,作为一个小家,生活很艰难,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生活在农村,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挣钱养家很不容易,当时的计划经济使整个社会变得很萧条,就这样一种社会状况,父亲立命于现实的生活任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硬是为小家撑起了一片天。
从我能记事起,他们有了我的那个时候,土地大概还没有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好像都是以队为单位集体劳作的形式,作为农民的父亲,他的日常收入就是参与耕种后所得的工分,所以所挣无几,难以糊口,更不用说全家人的生计了,父亲不是那种只在乎现状的人,在爷爷的影响下,他做起了小生意,可是在当时极左极右的年代里,做一番事业谈何容易,父亲对我说,我们家的祖辈是颇有家资的,解放后,因为家庭成份被定格为富农,所以政治成份不好,做什么事都要受到监督,也常常会受到“贫下中农”的批评和攻击,故尔父亲不管是做什么事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承受过阶级斗争的痛苦,即便是处境困难,也曾被割过“资本主义”,但他还是铁骨铮铮,凭着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完成了家庭的“资本原始积累”。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小家在父亲的经营和奋斗下,生活渐渐的变好了,父亲对我们的爱,相比母亲来说,显得醇厚而又含蓄,如果把母爱比作一支盛开的百合,那么父爱就是一抹待放的茉莉,有着自己独特的清新和芬芳,只因为经历了太多生活的艰辛,父亲对我们关爱有加,虽然这种呵护不知很细腻,但让人感觉很舒服。
生活中,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期望是很高的,他们总希望我在学习上能出人头地,鉴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我知道现实跟他们的愿望相差很远,母亲是死心塌地的想我成为大学生,我也很无奈,第一次高考失败后,我就按母亲的思想重新转复读再考,但不随人愿的最后又失败了,这时,母亲的雄心壮志和我的心灰意冷对峙着,冷战进入了白日化,最后,还是父亲看出了利害关系,他推心置腹的和我促膝长谈,最终他理解了我的心思,同时也说服了固执的母亲,为这件事,母亲好长一段时间没理我,父亲也没少为此叹息,我知道,是我让她失望了,是父亲的豁达包容了我。
去年的四月,母亲因病不幸去世了,给父亲打击非常沉重,一向坚强的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我们除了安慰什么也帮不上,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至亲诀别,生活毕竟有残酷的一面,看到老父亲黯然神伤的样子,我很心痛,然而爱妻对我说,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让他”老有所依,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