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做营销的人做到最后,通常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自己开公司、办企业做老板。据说中国80%的老板都来自做业务这个群体,像李嘉诚、王永庆等伟大的企业家都是从基层业务开始的。另一条路就是做管理,因为营销人员是接触公司部门最多的人。无论是生产、管理、物流、财务、品管,还是售后、接单、品牌推广等部门,营销人员都要一一和他们打交道,更重要的是营销人员最了解客户和市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营销人员做到最后,如果自己不开公司做老板的话,也是比较适合做管理这个群体。因为只有他们最了解管理的漏洞在哪里,甚至可以说,他们更了解人性,更知道如何应对公司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更懂得如何去解决问题。既然如此,营销人员最终的出路不可能是一辈子做营销。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营销人员也要练就一身真本事,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精神和价值。
我认为作为一个营销人员,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存在,那么他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营销人员,这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营销人员的价值。这种精神其实就是遇到问题决不退缩,敢于直面问题,想出办法解决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营销人员还要学会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防范意外情况的发生。我们知道,市场是千变万化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在日常的营销工作中,很多营销人员都是孤身一人在公司之外作战。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营销人员在外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要靠自己去解决,而不是一味等着公司作决定。否则,营销人员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营销人员的价值所在。
作为一个营销人员,如果只是看到市场问题,反馈市场问题,这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营销人员。一个称职的营销人员应该是遇到问题就能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方法还不只是一个,应该要有上、中、下三策。解决问题时,先选上策,如果条件达不到,就选中策,再不行就行下策。总之,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有一个客户说我们的产品有质量缺陷,比如木门开裂,可能很多营销人员会说,这是生产部门和品管部门的事,跟我无关。如此,问题也便接踵而来。客户不可能会找生产部门和品管部门,他只会找熟识的营销人员,而且这个问题一旦影响到客户的情绪,那么产品的口碑也会相对降低,久而久之,客户满意度的降低也间接影响到了产品的销售和收入。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优秀的营销人员会行上策。首先,先做客户的思想工作,设法修补、解决这个问题。至于费用,可向公司申请解决。如果是小笔费用,就说服客户自己先垫付,后想办法补偿;而一般的营销人员则会行中策,向公司说明情况后申请更换新产品;再差一点的业务人员,就煽风点火,说公司的不是,跟着客户一起抱怨,发牢骚,让客户自己找公司。这就是有无营销精神的差别和价值所在。
现实中,大多数营销人员都陷入这样的困境。他们害怕出现问题,看到问题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殊不知问题越积越多,会促使小问题变大问题,最后变得不可收拾,只落下“收拾行装走人”的下场。而去下一个公司面对同样的问题时,这种依赖公司解决问题的习惯会逐渐让营销人员失去斗志和精神。
作为一个营销人员,我们应该清楚,自己是面对问题最多、最集中的一个群体。因为公司任何一个部门出现问题,它都必将反映在市场上,最后通过营销人员的桥梁加以解决。可以说,营销人员的价值就是更好的替市场、替客户、替公司解决问题。
所以,作为一名营销人员,我们要深刻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要具备不畏惧问题和困难的精神,这才是实力和能力的体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赢得公司和客户的认可,从而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