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要像老黄牛一样,脚踏实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大以后,长者常提醒我们:要做一名思考者,学会用头脑去办事。
在我的潜意识中,我认为“老黄牛”与“思考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他们是相互矛盾的个体。“老黄牛”,就是那些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踏实肯干的人,一般是老实人,近乎于憨的人。而“思考者”则是那些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推陈出新,善于用头脑解决问题的人,换句话说,也是会“投机取巧”的人。
初入社会,我对于该做一个“老黄牛”还是一名“思考者”的问题很是迷惘,我不清楚这两者之中的哪类人才算得上是一名优秀的员工。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加长,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于这两者的关系我也逐渐有了不同的认知,而偶然的机会,老总向我们推荐了一本《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的书,更是令我受益匪浅。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所谓“8小时工作”,就是我们要善于利用一天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完成一天所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利用高效率产生高效益。“24小时思考”是告诉我们要对自己的职业、工作始终保持一份热诚,一份责任心,在8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也能学会思考,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其实“老黄牛”和“思考者”之间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是充分必要的条件。我们既要有老黄牛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又要拥有“思考者”的创新精神,学会思考,用头脑去办事,注重知识的积累与沉淀,思路开阔。
就我们办公室的工作而言,其实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就算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工作也未必就完成不好。但同时,办公室的工作又是琐碎复杂的,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做顺畅也绝非易事,它需要我们首先要对整个流程的熟悉和准确把握,然后通过有计划地科学制定实施办法,最后做到有效执行,这就要求我们“思考者”一样多看多想。
“老黄牛”?“思考者”?!读了《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一书后,答案其实呼之欲出。作为办公室的一员,我们要有“老黄牛”一样吃力不讨好的奉献精神、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作为公司的一员,我们更应具备“思考者”一样强烈的主人公翁意识,想公司所想,急公司所急,能够从日常熟悉的工作中分析利弊、总结经验、提出方法、解决问题。
“人手”?“人才”?!“老黄牛”?“思考者”?!你觉得呢?